不想错过每天内容?
点击右上角···,然后设为“星标”
生活中,夫妻一方擅自抵押共同房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涉及夫妻之间的财产权益,也关乎债权人的利益。准确判定这种抵押行为的效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夫妻共同房产抵押现状及典型案例
目前,夫妻一方擅自抵押共同房产的情况较为常见。部分当事人因经营周转、债务清偿等需求,在未与配偶协商的情况下,利用不动产登记的公示效力(如房产仅登记在己方名下),将夫妻共同房产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或个人借款。
以 2022 年 11 月陈某案为例:陈某与李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家庭生活规划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共同出资购买了某市 XX 小区 101 室,虽为共同财产但仅登记在陈某名下。
2022 年 11 月,陈某因个人经营需要大量资金周转,在未告知李某的情况下,持房产证与某银行签订《抵押合同》,约定以该房产抵押借款 70 万元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后因陈某经营不善逾期未还款,银行诉请行使抵押权,李某以 “不知情” 为由主张抵押无效,由此引发三方权益冲突。
二、判定夫妻一方擅自抵押共同房产效力的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 301 条 “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变更性质或者用途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处分共同所有的不动产需经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
第 402 条 “以本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规定,不动产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对于共有物擅自抵押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 37 条进一步明确:“其他共有人未明示同意的,抵押合同有效,但抵押权的设立需符合善意取得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原《担保法司法解释》第 54 条 “其他共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而未提出异议视为同意” 的规定,在《民法典》实施后已被更严格的 “需明示同意” 规则替代,司法实践中对 “视为同意” 的认定标准显著提高。
三、影响夫妻一方擅自抵押共同房产效力的因素
(一)处分权外观的公示性:
根据《民法典》第 216 条 “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的根据。若房产仅登记在抵押方一人名下,债权人基于对登记公信力的信赖,可能形成 “抵押方单独享有处分权” 的合理认知,此为影响效力的重要外观因素。
(二)债权人的善意要件:
依据《民法典》第 311 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善意取得规则,债权人需同时满足 “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抵押人无处分权”“合理价格受让”“已办理登记” 三个要件。
其中 “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 的审查重点包括:债权人是否核查抵押人婚姻状况、是否要求配偶签署同意书、是否实地查勘房产使用情况等。
(三)抵押登记的完成度:
根据物权公示原则,抵押权设立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即使抵押合同有效,若未办理登记,债权人仅能主张违约责任而非抵押权。
四、不同情形下夫妻一方擅自抵押共同房产的效力判定
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的情形:
若债权人已尽合理审查义务(如要求抵押人签署 “单身声明” 或 “配偶知情确认书”),且无证据证明债权人明知房产为共同财产,可认定债权人构成善意,抵押权有效设立;
反之,若债权人明知或应知房产为共同财产仍接受抵押(如抵押人配偶曾书面反对或向银行提出异议),则抵押合同可能因损害共有人权益被认定为无效。
房产登记在双方名下的情形:
由于登记簿已明确记载共有人信息,债权人负有更高的审查义务。
若抵押方未取得配偶书面同意,即使办理登记,抵押权也难以设立;仅当有证据证明配偶 “明知抵押行为且长期未提出异议”(如抵押后参与还款、知晓借款用途等),司法实践中可能例外地认定抵押权有效。
“知道或应当知道” 的司法认定标准通常包括:是否有证据表明配偶曾参与与抵押相关的事务,如陪同办理借款手续、知晓借款用途并实际受益等;是否存在其他合理情形使得配偶应当知晓抵押行为,如抵押行为持续较长时间且配偶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能够察觉等。
五、夫妻一方擅自抵押共同房产效力判定的意义及相关建议
准确判定抵押效力是平衡婚姻财产安全与交易安全的关键。
对夫妻双方而言,可通过 “婚内财产约定” 明确房产归属,或在房产证上添加共有人登记,从源头上减少擅自处分风险;对债权人而言,应建立 “婚姻状况核查 配偶面签 实地查勘” 的三重审查机制,例如要求抵押人提供结婚证、配偶身份证复印件,并现场签署《同意抵押声明书》。
律家 以人为本,围绕家庭专注解决
婚姻继承、经济纠纷、交通事故、刑事案件
如有相关法律需求联系我们
拨打律师公益咨询电话
☎️13649282788
如不方便电话联系
也可以添加下方二维码进行预约
(最好说明你的情况、诉求、和联系方式)
点击下方关注“律家 ”,获取更多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