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晚上,63岁的著名演员马景涛在杭州宋城景区直播表演时突发晕厥,现场画面显示其出现短暂视线模糊后突然倒地。主持人紧急叫停直播,工作人员迅速上前将其扶起。事后证实马景涛的晕厥是低血糖所致。这起意外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低血糖这个"隐形健康杀手"可能随时偷袭任何人!
低血糖,简单来说,就是血液里的糖分太少了。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能很好地调节血糖水平,确保身体各个部分都能得到足够的能量供应。但是凡事总有意外,血糖平衡一旦被打破了,严重的症状就可能找上门来。
病因分析
很多原因都可以导致低血糖,以下我为您列举几种常见的:
长期疏食
如果长时间不吃东西或者吃得很少,身体就得不到足够的糖分,就容易引起低血糖。比如,有些人因为工作太忙错过饭点,或者为了减肥吃得太少,这些不健康的行为都会增加低血糖发作的风险。
空腹吃荔枝
现在正是吃荔枝的好季节,荔枝虽然好吃,但如果空腹吃太多,也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因为荔枝里有很多果糖,吃太多后,果糖在肝脏里变成葡萄糖后,会刺激胰腺释放大量胰岛素,让血糖降得特别快。要提防口腹之欲,尤其是小孩子,小孩子的肝脏还没发育好,又大都喜欢甜食,肚子空空时遇到荔枝可太容易管不住嘴了。
用药过量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者降糖药时,剂量太大或者没根据饮食和运动调整药量,也很容易导致低血糖。
肝病影响
肝脏对于调节血糖至关重要,它能够起到储存和释放糖分的作用。如果得了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病,肝脏功能受损,不能正常储存和释放糖分,就可能导致低血糖。
激素紊乱
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内分泌病,会影响身体代谢和激素水平,干扰血糖正常调节,也会引起低血糖。
胰岛素瘤
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病,胰岛素瘤会一直分泌太多胰岛素,让血糖“跌停板”,导致低血糖。
运动过量
运动时身体消耗糖分多。如果运动强度太大、时间太长,又没及时补充能量,就容易低血糖。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后要特别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饮食和药量。
喝酒
酒精会阻止肝脏释放糖分,还会影响身体对低血糖的正常反应。空腹喝酒时,这种影响会更为明显,低血糖的风险就更大了。
小疾病,大问题
低血糖的危害可不小,尤其是对大脑和心脏这些重要器官。
伤大脑
大脑几乎全靠糖分提供能量。血糖太低时,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就会出问题。开始可能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如果低血糖持续时间长,还可能导致昏迷、抽搐,甚至对大脑神经细胞造成永久损害,影响智力和认知功能。
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低血糖会让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的同时,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变慢,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影响日常生活
低血糖发作时,会出现心慌、手抖、出汗、饿得慌等不舒服的症状,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反复低血糖还会让血糖波动更大,控制血糖更困难。
预防方法
了解了低血糖的原因和危害后,我们该怎么预防低血糖呢?
吃东西要规律
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吃饭,保证每餐都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避免太饿或者吃太多。
适当加餐
对于容易低血糖的人,比如糖尿病患者、体力劳动者,可以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选一些低糖、高纤维的食物,比如坚果、水果、酸奶等。
“饱吃荔枝”
吃荔枝时,别空腹吃太多,最好饭后半小时再吃,每天吃荔枝的数量别太多。小孩子吃荔枝更是要控制份量,家长要时刻关注。
遵照医嘱
糖尿病患者要按医生的嘱咐用胰岛素和降糖药,别自己随便改剂量。如果饮食、运动或身体状况有变化,要及时告诉医生,好调整药方。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吃其他药时,要告诉医生自己正在用的降糖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增加低血糖风险。
运动适度
运动前要做好准备,别在空腹或者血糖数值极端时做剧烈运动。一般来说,饭后1-2小时运动最好,运动强度要适中,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慢慢增加运动量。
“后备隐藏能源”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最好带点糖果、饼干等含糖食物,以便在低血糖时能及时补充能量。
定期检查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血糖,了解血糖变化,及时发现低血糖迹象。特别是调整药量、改变饮食或运动习惯后,要增加检查的频率。
定期体检
普通人也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比如肝脏病、内分泌病等,及时治疗,不仅预防了低血糖,也增加了重大疾病的早期介入机率。
低血糖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原因,积极预防,就能减少低血糖的风险。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血糖健康,保持好习惯,让身体充满活力。如果生活中遇到低血糖问题,随时可以问医生或专业人士。
图文 | 内分泌风湿科-蔡少鹏
编辑 | 党政办-梁颖杏/陈舜谦、医务科-罗熠韵
校对 | 梁敏欣
制作 | 李依颖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传播健康知识。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专家简介
谢政权
主任医师
内分泌风湿免疫科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 糖尿病学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 风湿免疫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保健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风湿免疫病康复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风湿病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
从事内分泌及风湿免疫临床工作10余年,专注于帮助患者进行慢性疾病管理,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痛风、甲亢、类风湿关节炎、难治性关节炎、狼疮、强柱及疑难风湿免疫疾病,尤其擅长联合中医辨证施治,减少药物副作用,同时调理脾肾功能,增强体质。
蔡少鹏
主治医师
内分泌风湿免疫科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全国著名风湿专家中山一院杨岫岩教授,中山一院内分泌科李延兵教授,中山二院内分泌科杨川教授,从事内分泌及风湿免疫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痛风、代谢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广东省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糖尿病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保健协会医食同源产业转化分会 委员
广州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委员
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
广东省保健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自身免疫病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