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共青团综合自央视网、央视新闻、健康中国等
你有没有被蚊子咬后,痒到怀疑人生的感觉?
今天我们来看看你是不是蚊子心中的“香窝窝“,蚊子的“天选之人”
一、呼出二氧化碳更多的人
原因:蚊子通过头部的嗅觉受体(如触角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追踪猎物。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在空气中形成 “气味轨迹”,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对蚊子的吸引力越强。
实例:运动后、体型较胖或呼吸频率快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更多,更易被蚊子锁定。
图片源于网络
二、体温高、爱出汗的人
原因:汗液中含有乳酸、尿酸、氨等物质,而高温环境会加速这些物质的挥发。蚊子对温度敏感,体温高的人(如刚运动完、发热者)相当于 “活体热源”,加上汗液气味的吸引,会成为蚊子的优先目标。
数据:研究表明,皮肤温度每升高 1℃,被蚊子叮咬的概率增加约 10%。
图片源于网络
三、新陈代谢旺盛的人群(如孕妇、儿童)
原因:孕妇的代谢率比普通人高 20% 左右,体温也略高,且呼出的二氧化碳量增加约 21%;儿童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活跃,均易被蚊子察觉。
研究: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发现,孕妇被蚊子叮咬的概率比非孕妇高 1.5 倍。
图片源于网络
四、穿深色衣服的人
原因:蚊子具有趋暗性,深色(如黑色、深蓝色)衣物易吸热,且在视觉上更接近蚊子的栖息地(如阴影、树洞)。此外,深色衣物若沾染汗渍,气味挥发更明显,会强化吸引力。
建议:夏季尽量穿浅色、透气的棉质衣物。
图片源于网络
五、皮肤或衣物有特殊气味的人
具体类型:化浓妆者:化妆品中的硬脂酸(一种脂肪酸)、香水、发胶等化学物质,会模拟蚊子喜欢的天然气味(如花朵、发酵物)。
饮酒者:饮酒后,乙醇代谢产生的气味会通过皮肤挥发,同时体温升高、血管扩张,双重刺激蚊子。
实验:日本科学家发现,涂抹含有硬脂酸的乳液后,被蚊子叮咬的概率增加 40%。
图片源于网络
六、血型为 O 型或 A 型的人(存在争议但相关性较高)
争议点:早期研究认为 O 型血更招蚊子,但近年研究表明,血型的影响可能弱于其他因素(如皮肤菌群)。
可能机制:O 型血者皮肤分泌的某些抗原物质(如 H 抗原)或菌群代谢物,更易被蚊子嗅觉受体识别。
图片源于网络
七、皮肤菌群多样性较低的人
原因:每个人的皮肤表面都有独特的菌群,若菌群种类单一(如经常用强力清洁剂洗澡),某些优势菌(如表皮葡萄球菌)会大量繁殖并产生吸引蚊子的代谢物。
研究: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现,皮肤菌群多样性低的人,被蚊子叮咬的次数是普通人的 3 倍。
图片源于网络
防蚊小贴士:针对易招蚊人群的对策
人群类型
针对性防蚊措施
运动后 / 出汗多
及时洗澡去除汗液,穿速干衣物,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黄昏、清晨)外出。
孕妇 / 儿童
使用物理防蚊(蚊帐、长袖衣物),选择婴儿专用驱蚊产品(含派卡瑞丁成分)。
化浓妆 / 饮酒者
避免夜间浓妆外出,饮酒后及时清洁皮肤,减少气味挥发。
穿深色衣物者
更换浅色衣物,选择含氯菊酯的驱蚊喷雾喷洒在衣物上(对...安全)。
科学提醒:蚊子的叮咬偏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未必决定全部,但了解自身特点可更精准地做好防护。此外,灭蚊的核心仍是清除积水(蚊子繁殖地),从源头降低叮咬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