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宝鸡周原遗址,一项突破性的考古发现改写了我们对商周时期城市规模的认知。考古人员借助遥感卫星技术,发现了一座兴建于商末周初的古城,其面积达175万平方米,是目前已知商周之际规模最大的城址。
周原遗址一直以来都是考古学家关注的重点区域,被誉为周人灭商前的核心都邑与西周王朝的“圣都”。但三千年的时光将巨大的夯土城址深埋地下,传统勘探方法难以寻觅其踪迹。这一次,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与精密测绘技术的结合,为考古学家们提供了“天眼”,精准识别出了古城墙轮廓。这座古城东西长近1500米,南北宽1065米 ,其布局首次以数据形式清晰重现。
该城址的发现意义深远。从规模上看,它远超同时期的其他重要城址,甚至超过了殷墟约36平方公里核心区内的宫殿宗庙区规模,相当于245个标准足球场首尾相连。如此宏大的城池,极有可能是周人积聚力量、崛起为统治天下“大邑周”的核心基地,见证了周人从偏居一隅走向天下共主的历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建新表示,此次发现得益于遥感技术的革命性应用。这种非侵入性的手段揭示了整个城址的宏观结构,为后续考古发掘计划提供了精准的“全景路线图”,极大提升了田野考古的效率和科学性。这也标志着多学科融合、科技赋能已成为“寻古中国”项目的核心驱动力,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开辟了新维度。
国家文物局已将这一发现纳入“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框架,并计划部署多学科团队进行深入勘探与发掘。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这座沉睡三千年的古城将为我们揭开更多商周之际的历史谜团,进一步丰富我们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认识 。
遥感卫星的镜头穿透时空的迷雾,发现了商周之际的最大城址,这一发现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明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商周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青铜器的辉煌到礼乐制度的奠基,这一时期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许多重要元素。如今,卫星技术的介入,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这座古老城址的全貌,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与力量。
这一发现不仅是考古学的突破,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深情致敬。它提醒我们,历史的长河从未干涸,文明的脉络依然清晰。让我们沿着这些古老的坐标,继续探索,继续前行,让历史的回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更加响亮。
网友评论:
恋茵曲:遥感技术解锁的这座沉睡三千年的都城,以宏大规模改写商周城邑史(远超此前1万平方米的清涧寨沟商代城址),并以“科技 人文”的双重突破,重述周人“翦商大业”的起点。未来结合基因分析、激光雷达等技术的精细化勘探,或将揭开更多青铜时代的恢弘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