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3R品类是指即食、即烹、即热的食品类别,涵盖预制菜、熟食、烘焙等,在零售快速崛起,成为超市转型和吸引客流的核心方向。
3R品类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3R品类源自日本零售理论,指通过工业化加工将餐饮后厨流程前置到零售场景的食品,分三类:
即食:可直接食用的成品,如熟食、沙拉、寿司等。
即烹:需简单烹饪的半成品,如预制菜、净菜等。
即热:仅需加热的成品,如速冻食品、自热火锅等。
2024年中国3R食品市场规模达2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5%。
契合都市快节奏需求,满足"30分钟用餐"的时间节省和"免备菜"的体验便利
3R品类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挑战
多感官体验(现场制作、香气)提升购买转化率40%以上
供应链复杂度高,需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兼具休闲零食与餐饮特征,消费频率高
同质化竞争加剧,需持续创新品类
解决年轻群体"买菜-烹饪"流程繁琐痛点
消费者对预制食品健康属性的顾虑
“高手在民间“自由市场是咋做的:
在农贸市场和小吃街的炸鸡摊位上,鸡叉骨“15元一斤,买一斤送半斤”,金黄酥脆香气四溢的鸡叉骨,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择。同样是鸡肉制品的炸鸡柳和炸鸡翅,却很少有如此大力度的优惠。
在经营炸鸡生意多年的店铺前,老板王先生透露,鸡叉骨之所以能“买一斤送半斤”,关键在于成本低。一般售卖鸡叉骨的小摊或炸鸡店,使用到的鸡叉骨基本上都是腌制好的半成品,批发价格很便宜。
相比之下,鸡柳和鸡翅的成本要高得多。“炸鸡柳一般是用鸡胸肉制作,而像是鸡翅、鸡腿本身就是鸡肉中的需求较大、卖价较高的部位,进价都远高于鸡叉骨。鸡胸肉批发价每斤在5到10元,鸡翅则更贵,一斤至少7元以上。”
鸡叉骨的出成率也较高。经腌制、裹粉、油炸等工序后,鸡叉骨的重量会有所增加,这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利润空间。“一般腌制好的鸡叉骨,上面都是带着面糊和酱料的,买一斤送半斤,里面也是包含面糊的重量的,所以卖出去的每一份鸡叉骨成本并不高。
鸡叉骨又名鸡锁骨、连心脆,位于鸡脖子和鸡胸肉之间,是一种“边角料”部位。市场上的鸡叉骨主要来自白羽肉鸡。这种鸡生长速度快,一般40天左右就能出栏,养殖成本相对较低。
2024年我国白羽肉鸡出栏量突破115亿只,产量达2032万吨,分别占全国肉鸡出栏量的78%和鸡肉总产量的82%。当整鸡被送入加工厂,鸡腿、鸡胸等“黄金部位”以相对较高的价格流入商超和连锁餐厅,而鸡叉骨、鸡架等副产品则以“白菜价”进入小吃市场。
一只白羽肉鸡分割后,鸡腿、鸡翅、鸡胸肉等部位价格较高,而鸡架、鸡叉骨则相对便宜。鸡叉骨有腌制好的,也有未加工的。从上游加工厂批量购进后在再分销,由于销量大,价格也能压得较低。
冷冻生鸡叉骨的批发价格在5.5元/kg-12元/kg之间,腌制好的半成品鸡叉骨批发价在8元/kg-15元/kg之间,算上加工、人工、水电、房租等费用,以炸鸡叉骨的成本在10元/kg算,15元一份“买一斤送半斤”的炸鸡叉骨利润在7.5元左右。
冷冻技术的发展也为鸡叉骨的储存和运输提供了便利。白羽鸡的产量大,冻库的保鲜时间也比较长,这使得可随时满足市场的需求。且价格波动相对较小,供应也较稳定。
鸡叉骨背后的消费心理
“买一斤送半斤”这种促销方式,在经济学上专业术语叫非价格促销,意思是,商家不是直接降价,而是通过赠送产品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看起来没打折,但实际效果往往比打折还管用,因它更易激发人的“占便宜心理”。当看到“免费获得半斤”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从而降低决策门槛。
“价格锚定效应”也在发挥作用。商家先设定15元/斤的“原价锚点”,再推出促销活动,让消费者自动计算出实际单价约10元/斤,产生“赚到了”的认知偏差。鸡翅和鸡腿更像是简餐或正餐的补充,鸡叉骨更像是小菜或者零食。作为休闲零食的定位,契合了消费者“即时满足”的心理需求,促使其在冲动状态下完成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