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这位荷兰前首相使尽浑身解数讨好特朗普,而这位美国总统显然对关于其全球地位"教父"身份的谄媚言论十分受用。但美国在亚洲的主要盟友——日本和韩国的领导人却缺席峰会,据报道是因防务开支分歧、贸易紧张以及对伊朗军事行动等问题所致。
目前,欧洲人似乎自信能通过奉承加长期分摊防务承诺的组合拳赢得特朗普青睐。2025年早些时候,作者在巴黎与一名外交官交谈时,对方斩钉截铁表示:"我们与美国毫无芥蒂,和特朗普关系好得很!"这让作者隐约察觉到这种讨好策略。近期与多个欧洲国家外交官的交谈中,话题都围绕华盛顿对亚欧盟友看似差异化的态度。
特朗普政府内部主要外交政策阵营普遍认同,亚洲应是战略优先方向。这就引出了菲律宾这个特殊案例——与欧洲国家不同,这个美国前线盟友实际是特朗普政府奉承攻势的受益者。美国高官不仅盛赞马尼拉日益重要的作用,更推动增加对菲防务援助和军事存在。从多维度看,菲律宾已迅速崛起为美国主导的"综合威慑"战略中对抗中国的关键支点。
平心而论,美菲关系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就已重焕生机。其不仅避免了双边关系的破裂,还通过联合军演、常态化"自由航行"行动及明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义务,稳步扩大了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时任国务卿蓬佩奥更成为首位公开承诺"若菲律宾在南海遭第三方攻击,美方有义务驰援"的内阁高官。
拜登政府与亲西方的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只是延续了这一态势。而特朗普第二届政府非但未改弦更张,反而展现出更强决心要开启美菲合作。
2025年初访菲期间,美国防部长赫格斯特重申对菲"铁甲般坚定"的承诺,强调需共同增强抵御的能力。这位防长更指出,特朗普政府"真正"优先推进"转向亚洲",因为"要让21世纪成为自由世纪",美国就必须"与盟友肩并肩站在一起"。
但特朗普第二届政府对菲示好是附带条件的。正如五角大楼首席战略家、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曾透露,菲律宾等前线盟友必须放弃任何战略对冲,尤其在涉华问题上全面倒向美国。尽管小马科斯政府最初在台海潜在冲突等议题上释放矛盾信号,在美军拟建巴坦群岛新港口等敏感基建项目也犹豫不决,但过去一年菲方态度显著转变。
为此菲律宾扩建了毗邻若干海军设施,接受在巴士海峡附近联合军演,并接收"堤丰"导弹系统等先进装备。近日,菲方更表态愿接纳更多美军前沿部署,包括在苏比克湾新建武器生产储存设施——这个冷战时期美军最大海外基地所在地。
总体而言,特朗普第二届政府对菲的"熊抱"或许增强了这个东南亚盟友对抗中国的底牌,但代价可能是马尼拉战略回旋空间乃至地缘政治自主权的持续萎缩。(完)(完)白云的故乡编译(免责声明:本译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公众号的任何立场,译文仅供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