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上十点多,三个姑娘开着小米SU7从武汉出发去池州考编。她们上了德上高速,开着NOA智能辅助驾驶,车速定在116公里/小时。
这条路她们可能开过很多次,谁也没想到前面施工路段突然封了车道,得借道逆行——这种临时改道对自动驾驶来说操控难度非常大,系统倒是提前发现了不对劲。
22点44分24秒,车机突然喊“注意前方障碍”,开始自动减速。可留给人的反应时间只有两秒。
前一秒姑娘们刚抓住方向盘踩刹车,后一秒车子已经97公里的时速撞上水泥墩子。这速度啥概念?相当于从30层楼往下掉的冲击力。
撞上的瞬间,车头直接蹿出火苗。
前排两个姑娘当场就没动静了,后排那个勉强撑到救护车来,可送医路上也没救回来。
最揪心的是家属说的:火烧起来后车门死活打不开,活活把人困在里面。
小米那边赶紧解释,说四个门都有机械拉手,就算全车断电也能开,可烧成铁架子的车哪还看得出拉手在哪儿。
事后扯皮才叫精彩。
一、智能驾驶问题:
22:44:24:NOA系统检测到施工路段障碍物(封闭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发出“前方障碍”警报并开始减速,此时车速116km/h。
22:44:25:驾驶员接管车辆,向左打方向盘22度,踩下刹车至31%开度,车速降至约105km/h。
22:44:26:驾驶员微调方向盘向右1度,刹车加深至38%开度,但碰撞时速仍达97km/h。
但:
小米实验室数据显示:135km/h时速下,AEB系统可在3秒内刹停至40km/h以下。实际事故中从警报到碰撞仅2秒(约58米),AEB未触发,制动完全依赖驾驶员操作。
二、车门锁死问题
家属称:碰撞后车门电子锁未自动解锁,三人因无法逃离被火势吞噬,烧毁车架显示车门呈闭合状态。
小米回应:四门均配备应急机械拉手(位于车门储物槽下方),断电后仍可手动开启,但烧毁车辆中拉手位置难以辨认。
但:
根据国标GB/T 31498要求:碰撞后5分钟内需保证车门可手动解锁。电控解锁逻辑是否优先于机械设计?高温下机械拉手是否因变形失效?
三、电池爆燃时间问题
22:44:26-28:碰撞瞬间车头变形,电池包受损引发爆燃。
22:44:28:车载Ecall系统自动报警,说明此时车内仍有幸存者。
22:44:39:Ecall接通确认事故,至23:00救护车抵达时,车辆已完全焚毁。
但: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包通过了IP67防水防尘认证,侧面撞击防护能力未公开。热失控抑制系统响应时间是否达标?电池管理系统(BMS)在碰撞后是否持续运作?
四、姑娘的驾驶问题
小米公布的行车记录显示,系统多次提醒“别走神”“握方向盘”,暗示驾驶员可能存在分心行为。是不是存在姑娘过度依赖辅助驾驶、未保持对路况的持续关注,或是悲剧的诱因之一。
当前L2级辅助驾驶的本质仍是“人机共驾”,系统对临时改道、不规则障碍物等极端场景的识别能力不足,而车企在营销中往往模糊“辅助”与“自动”的边界,导致用户高估系统能力。这暴露出两个问题: 1.辅助驾驶系统是否在复杂路况下主动降速?2.驾驶员是否因系统“信任感”而放松警惕?
五、驾驶资质问题
涉事车辆登记在车主(遇难者男友)名下,实际驾驶者身份不明。若存在无证驾驶、酒驾或超速,责任链条将更加复杂。
这事儿闹得小米股价当天就跌了5%,可雷军微博愣是没动静——要搁平时,他早就晒晨跑照片了。
交警那边咬定是单方事故,可家属不认账,非要查清楚车门为啥锁死、电池怎么爆得这么快。
现在工作组进驻调查,第三方鉴定还没出结果。
在烧焦的车里,考编姑娘们的背包里还装着复习资料……